DL_T 5216-2017 35kV-220KV城市地下变电站设计规程
ID: |
76201BA1B5494D63BA47F464D7EF36C2 |
文件大小(MB): |
7.76 |
页数: |
113 |
文件格式: |
|
日期: |
2024-8-17 |
购买: |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ICS 27.100,P62,备案号:J428—2017 DL,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,DL/T 5216 — 2017,代替 DL/T 5216 — 2005,35kV.220kV城市地下变电站,设计规程,Code for design of 35kV-220kV urban,underground substation,2017—11—15 发布2018-03-01 实施,国家能源局发布,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,35kV.220kV城市地下变电站,设计规程,Code for design of 35kV~220kV urban,underground substation,DL/T 5216—2017,代替 DL/T 5216 2005,主编部门:电カ规划设计总院,批准部门:国家能源局,施行日期:2 0 1 8年3月1日,2017 北 京,国家能源局,公告,2017年第10号,依据《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〈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化管理办法,(试行)〉及实施细则的通知》(国能局科技〔2009152号)有关规定,经审查,国家能源局批准《煤层气生产站场安全管理规范》等204,项行业标准,其中能源标准(NB)62项、电カ标准(DL)86项、石油,标准(SY)56项,现予以发布,附件:行业标准目录,国家能源局,2017年11月15日,?1 ?,附件:,行业标准目录,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采标号批准日期实施日期,111,DL/T,5216 2017,35kV.220kV城市,地下变电站设计规,程,DL/T,5216 2005,2017-11-15 2018-03-01,?2 ?,刖 百,根据《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〈2014年第一批能源领域行业标,准制(修)订计划〉的通知》(国能科技〔2014〕298号)的要求,标准,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,认真总结城市地下变电站建设和设计エ,作经验,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,对《35kV.220kV城市地下,变电站设计规定》DL/T 5216-2005进行修订,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是:总则,术语,站址选择和站区布置,电,气一次,系统及电气二次,土建部分,采暖、通风与空气调节,给水,与排水,消防,节能与环境保护,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,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:,1 .增加了智能变电站设计要求,以及光缆和辅助控制系统设,计内容;,2 .增加了基坑支护设计内容;,3 .细化了地下变电站防火设计原则和措施,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,替代《35kV.220kV城市地ド变电站,设计规定》DL/T 5216—2005o,本标准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,由电カ规划设计总院提出,由,能源行业电网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日常管理,由北京电カ,经济技术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。执行过程如有意见或建,议,请寄送电カ规划设计总院(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安德路65号;,邮政编码:100120),本标准主编单位、参编单位、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:,主编单位:北京电カ经济技术研究院,参编单位:上海电カ设计院有限公司,主要起草人:夏泉孙国庆曹林放李树恩何仲,?1 ?,主要审查人,强芸,叶军,翁之浩,白小会,蔡祖明,高轶,张学庆,方静,谷宏,王静,李宾皑,巢琼李静,刘忠文张海刚,黄伟,陈凯,姜波,张伟,郑卫纲,范绍有,郭振武,李超群,刘毅梅,褚农,杨国富,李朝顺,张利,王婷婷,张雷,胡君慧,乐党救,?9 ?,目次, 总 则.. (1 ),2 术 语 .. (2 ),3站址选择和站区布置(3 ),3. ! 站址选择 (3 ),3.2 站区布置 (4 ),3.3 进岀线电缆通道. (5 ),4 电气一次 (7 ),4. ! 电气主接线 . (7 ),4.2 电气布置 (8 ),4.3 主变压器 .(9 ),4.4 配电装置 (10 ),4.5 无功补偿装置. (10 ),4.6 站用电系统 . (11 ),4.7 导体(12 ),4.8 过电压保护和接地装置 .. (12 ),4.9 电缆和光缆 . (13 ),4. 10 建筑电气 (13 ),5 系统及电气二次 . (16 ),5. 1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(16 ),5.2 调度自动化 . (16 ),5.3 计算机监控和二次接线 .. (17 ),5.4 通信.. (18 ),5.5 直流系统及不间断电源.. (18 ),5.6 辅助系统 (18 ),5.7 二次设备布置. (19 ),?1 ?,6 土建部分 (20 ),6. ! 建筑 (20 ),6.2 结构(24 ),6.3 建筑防水 .(25 ),6.4 基坑支护 .(26 ),7 采暖、通风与空气调节 .. (29 ),7. 1 采暖 (29 ),7.2 通风(29 ),7.3 空气调节 (30 ),7.4 防烟、排烟 (31 ),8 给水与排水 (32 ),8. 1 给水.. (32 ),8.2 排水.. (32 ),9 消 防 (33 ),9. !消防设施 (33 ),9.2火灾探测和消防报警.. (33 ),10 节能与环境保护 . (35),10. 1 建筑节能 (35 ),10.2设备及材料节能..(35 ),10. 3 节水.. (35 ),10.4 电磁环境影响. (36 ),10.5 噪声控制 (36 ),10.6 污水与废气排放 ..(36 ),11 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 . (38 ),11. 1 一般规定. (38 ),11.2 劳动安全. (38 ),11.3 职业卫生. (39 ),本标准用词说明 (40),引用标准名录 (41 ),附:条文说明 ……
……